会计学校中级职称培训中的“混合成本”章节练习
添加时间:2015-4-13
三、混合成本
1.基本特征: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但不成正比例关系
2.类型
1)半变动成本:有一个初始固定基数,类似于固定成本;在此基数之上的其余部分,则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成正比例增加,类似于变动成本。
1.基本特征: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但不成正比例关系
2.类型
1)半变动成本:有一个初始固定基数,类似于固定成本;在此基数之上的其余部分,则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成正比例增加,类似于变动成本。
2)半固定成本(阶梯式变动成本):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发生额固定,当业务量增长到一定限度,其发生额跳跃到一个新的水平,然后在业务量增长的一定限度内,发生额又保持不变,直到另一个新的跳跃。
3)延期变动成本: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基数,当业务量增长超出了这个范围,则与业务量的增长成正比例变动。
4)曲线变动成本:有一个不变的初始量,相当于固定成本,在此初始量基础上,随业务量增加,成本逐步变化,但与业务量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具体包括递增曲线成本和递减曲线成本。
3.混合成本的分解
1)高低点法
①高低点(业务量):一定时期内的最高业务量和最低业务量
②原理:高低点确定混合成本的相关范围,在此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a和单位变动成本b为常数,即满足:
高点:y高=a+bx高……………………①
低点:y低=a+bx低……………………②
固定成本总额a
=最高点业务量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最高点业务量
=最低点业务量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最低点业务量
1)高低点法
①高低点(业务量):一定时期内的最高业务量和最低业务量
②原理:高低点确定混合成本的相关范围,在此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a和单位变动成本b为常数,即满足:
高点:y高=a+bx高……………………①
低点:y低=a+bx低……………………②
固定成本总额a
=最高点业务量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最高点业务量
=最低点业务量成本-单位变动成本×最低点业务量
③优缺点
计算较简单,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代表性较差。
计算较简单,只采用了历史成本资料中的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代表性较差。
2)回归分析法——较为精确
3)账户分析法(会计分析法)
①根据有关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的内容,结合其与产量的依存关系,判断其比较接近哪一类成本,就视其为哪一类成本。
②简便易行,但比较粗糙且带有主观判断。
3)账户分析法(会计分析法)
①根据有关成本账户及其明细账的内容,结合其与产量的依存关系,判断其比较接近哪一类成本,就视其为哪一类成本。
②简便易行,但比较粗糙且带有主观判断。
4)技术测定法(工业工程法)
①根据生产过程中各种材料和人工成本消耗量的技术测定来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②只适用于投入成本与产出数量之间有规律性联系的成本分解。
5)合同确认法
①根据企业订立的经济合同或协议中关于支付费用的规定,来确认并估算哪些项目属于变动成本,哪些项目属于固定成本。
②要配合账户分析法使用。
①根据生产过程中各种材料和人工成本消耗量的技术测定来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②只适用于投入成本与产出数量之间有规律性联系的成本分解。
5)合同确认法
①根据企业订立的经济合同或协议中关于支付费用的规定,来确认并估算哪些项目属于变动成本,哪些项目属于固定成本。
②要配合账户分析法使用。
浏览次数:3263